搭建研究交流平台 科学把握内涵实质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文章来源:省职教学会发布时间:2013-12-12浏览次数:760

江苏省职教学会教学管理工作委员会组织召开“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讨会”

  为贯彻省教育厅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项目试点工作精神,加强中高职衔接试点工作的研究和交流,科学把握试点项目人才培养的内涵和目标,确保项目试点科学、有序、高效推进,2013年12月4日至5日,在省教育厅高教处、职教处和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的关心支持下,在常州市教育局统筹协调下,由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管理工作委员会主办、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承办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讨会”在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召开。省教育厅高教处经贵宝副处长、省职教学会、江苏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常州大学、常州工学院等“3+4”试点牵头本科高校的领导和专家应邀参加研讨会,全省26所“3+4”分段培养试点中职校分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近70人出席会议。会议由省职教学会教学管理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胡鹏、常州市教育局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处处长张健分别主持。
  会议开始,溧阳市政协副主席、溧阳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勤月致欢迎词。省职教学会教学管理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常州市教育局胡鹏副局长首先作《基于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以常州市为例》报告,江苏理工学院副院长周全法教授作《对“中职+应用本科”内涵的思考》报告,得到与会代表积极反响和好评。
  省教育厅高教处经贵宝副处长针对会议主题作了演讲,特别对试点项目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相关政策进行了阐述,鼓励各院校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校合作、国际合作和协同创新,发挥地方政府作用,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新模式。
  领导和专家的讲话反映这样一个基本共识:即中高职衔接试点是一项职业教育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各地在试点过程中,没有现成的模式借鉴,更需各院校集思广益、理清思路,研制试点方案,认真实行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凸显技术技能人才规格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专家们还就如何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发表了各自富有前瞻性的观点,提高了与会代表对中高职衔接模式的持续性与渐进性的认识,博得了与会代表的强烈共鸣。
  会议过程中,与会代表就“中职+应用本科”试点项目进行了工作交流与问题研讨,他们就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中职+应用本科”课程体系的设计与衔接、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学目标的把握、中职教学与实训质量监控与评价、中职与应用本科的转段机制等话题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常熟理工学院副院长陈建华教授、常州工学院教务处处长王传金博士就与会代表讨论情况作点评讲话,并对试点工作的把握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阐述了中高职衔接试点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的首创意义及实施过程中应努力完善的教学体系。
  本次会议是由行政指导下学会机构搭建的研究交流平台,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达到了交流工作、研讨问题、促进试点的目的,是江苏省“3+4”分段培养试点校的一次智慧碰撞,是对江苏省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体系的一次深入思考,也是一个将我省职业院校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工作引向纵深的推进会。
  会议期间,会议全体代表参观了溧阳中专新建现代化数控实训中心。
 

(报送单位: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  作者:陈跃芬  吕超)

 

 

Baidu
map